“活教”与“活学”
------研究学情分析的心得体会
李 桂
行知学校的语文教研会总是能让人汲取到新的能量。从同事们的侃侃而谈到各抒己见,你总能听到、学到一些对于语文教学很有帮助的好方法。组长布置的教研任务会迫使我们去阅读、去学习、去积累,从而自身业务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下面是我近期学习的“怎样分析学情”的一点实践和收获。
最近看了一些关于学情分析的文章和专家讲座,结合我平时的教学以及对部分教师的课堂效果检验,我明白,学情分析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是语文乃至各学科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也很重视学情分析,因为做好学情分析,才能灵活改变教学方法,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灵活学习。首先,在开学初,对新生进行全方位信息的掌握,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各科目的长短是不一样的,根据我的经验,来自乡镇学校的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理解能力、运用能力等都比较欠缺,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后,对他们进行分层辅导和分层过关。其次是在课堂上多观察学生听课的状态,不时走到学生身边检查学生的笔记,这样可以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第三是先设置同一问题大家回答,回答过程中可以掌握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储备量,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第四是作业批改中进行学情分析,作业的好坏,就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的检验,了解学情后,进行及时的查缺补漏,调整教学思路,及时培优辅差。第五是通过每次质量评估进行学情分析,先作整体分析,再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引导他们从弱项下手,补齐短板,努力提升。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地学习,把别人优秀的方法合理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只有在充分有效的学情分析下,我们才能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才能有效调整教学方法和作业设计,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死学”为“活学”,真正使学生“活起来”,课堂“活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