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为教学奠基
胡 成
大家知道,教学是双向行为,“教”是老师的行为,“学”是学生的行为。这两种行为哪种更重要?当然是“学”!老师教的目的就是学生能学好!因此,掌握学生情况是开展教学工作的最必要、最基本的前提!
那么,怎样进行行之有效的学情分析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
一、观察、询问、交流
开展教学之前,主动与学生接触,既拉近关系,又了解学情。通过相处,认真观察学生一言一行,对其表达、卫生习惯、兴趣爱好、家庭情况等有大致的了解,获得学生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也可以通过与班主任、其他科任教师、甚至家长交流,了解学生情况。当然,教学过程中更要不断观察学生课堂表现,随时记录在教案上,或记在心里。
二、分析前期考试成绩
一般情况,学生都有考试经历,那就会有成绩( 除了一年级新入学的学生)。拿到数据,认真分析,关注整班成绩情况,了解该生在整体中的位置,了解其各科情况,有助于了解学生发展科目差异,教学时可以扬其长、避其短,找到打动学生的切入点。例如:甲同学语文成绩差,书写乱,但是,当我们了解到他数学成绩很好,就可以实时夸奖他,鼓励他用数学学习的聪明智慧思考如何在语文中思考、如何练好字。
三、举行摸底考试
有时学生来源复杂,学生前期考试试题不一致,成绩可比性不强,就要对全班进行摸底考试(尽量别等到第一单元检测),题目要心中有数,检测要有方向性,尽量出基础性较强的题目,锁定文科后进生;如有思维性强、能力要求高的题目,批改完后一定要认真分析,锁定文科优生!
四、制作考试提分表
每次作业、考试都是老师有目的的活动,批改讲评以后,为学生制作提分表,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分析目标达成情况,获得学生情况比较精准的信息,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基础、明确方向。
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来做学情分析,随着学生智力发展、年级上升、知识水平提高,学情分析就要与时俱进。
学情分析的运用不是停留在教案本上,而是运用在教学实践中。诸如课时目标设定,据学情而定;授课方法,据学情而定;学生学习时长,据学情而定;课堂提问,先问谁、再问谁、最后问谁,据学情而定;点名上讲台当堂训练,据学情而定;作业布置,据学情而定;课后辅导,据学情而定;知识点过关,据学情而定.....
做好学情分析,教学才有落脚点。精准的学情分析是教学大厦最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