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语文教材
行知学校 李美
教材作为一个重要的资源,教师在备课时该如何利用呢?我认为应该“以读为本”——让老师作为读者、研究者、学习者、教者的角度五读教材,而教育理念也要与时俱进,在2022年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为教学大纲拟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以此来促进教师备课的有效与高效。
一到三年级语文教师不是教科文,而是教语文。用教材教识字、教写字、教读书(包括朗读)、教表达,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作为语文教师要透彻、全面地去解读文本,以此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点燃心中的梦想,使学生有美好的憧憬和追求是语文老师应该具有的最重要基本功之一。
一.读整体—阅读(预习)
读前言(序言)、读目录、读整体,是站在俯视课本内容,由首至尾认真仔细阅读,通过阅读,明确知道这册书的知识点有哪些,侧重点是什么,锻炼什么能力,要到什么水平,做到心中有数。
二.读结构、读细节—阅读(学习)
阅读过程中需将内容概括、提炼、归纳梳理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加深理解记忆。例如:语文书本中文章的结构,生字词、古诗、文言文及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一定要做到信手拈来、倒背如流。也能够使学生简练完整准确地复述每一课文章等。
三.读题、做习题——举一反三(复习)
先把教材中的课后习题做明白做透才可,分析解题目的是什么?围绕关键词解题,并力争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将语文生活化,由语文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阅读。这样在通过课外练习的弥补加以验证提升复习效果。于永正先生曾说:“走进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比学会处理教材、传授知识更为重要”。于先生的教学艺术知识,智慧,品味及道德给了我深刻启发。因此,越低年级的教学需细致读好教材,用好教材,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要不难以消化教材的所给予的“大胃”,很难用自己的声音再现课文的情感,意蕴和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