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读教材
赖翠
教材,顾名思义,就是教学用的材料,是我们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依凭。语文教材,我们通常认为它就是我们上课用的课文。对于教师而言,作为教材的课文,它不仅会赋予教师本人以意义,还会通过教师赋予学生以意义。很多时候,同一篇课文,由于教师的不同解读,带给学生的启发和意义有可能会大相径庭。因此,如何解读教材,就决定了教师如何去运用教材,也可以说,教师对于教材的解读,就决定了教师教学的结果。
那么,身为教师,该如何去解读教材呢?
首先,要解读编者意图。编者在选择与编排教材的时候,往往会有他们的意图,这些意识一般体现在单元的组织、课文前后的顺序安排、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习题的设置等上面。比如:单元课文的编排,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要么是内容主题相同,要么是表达方式相近,要么是体裁一样。知道了单元编排的规律,就要思考规律背后的异同,思考何如利用每篇课文的异同来设计教学了。
其次,要解读题目。解读教材时,课文题目绝不能放过,体会到了题目对于课文的作用,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然后,要解决重难点。同一篇课文,放在不同的年级,教学重难点不一样;同一主题单元的不同课文,教学的重难点也会不一样。因此,备课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教学内容的确定,就是对教材中课文的功能的确定。
最后,要解读训练点。以教材为凭据,对学生进行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这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教学的需要,对课文进行这方面的解读,需要教师去发现每篇文章对教学的价值,从而找准训练点对学生进行训练。
当然,真要解读好教材,还需要从“根”上下功夫,不断学习,增强对语文课程的认识,丰富自己的学养,开阔自己的眼界,并将这一切在教学中反复实践、反思、总结。
|